古人说,开卷有益。我一直相信书籍是大海中的一盏盏航海灯,能够指引我在人生之海中不迷失自我。读书就是在与一位位智者对话,他们不仅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困惑,也能弥补大家认知中的不足,更能教会大家怎样面对生活,怎样发现生活的真谛,做最好的自己。
用一颗倔强的心 时刻保持专注
学习、工作、生活,都时刻离不开专注。有个故事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两种,一种是苍鹰,一种是蜗牛。苍鹰之所以能够到达是因为它们拥有傲人的翅膀;而慢吞吞的蜗牛能够爬上去就是认准了自己的方向,并且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努力。大家很多人做不了雄鹰,但是大家可以做一只时刻保持专注的蜗牛,虽然早早就知道自己是常人,却仍然立下鸿鹄之志,凭借后天的坚忍和努力,同样做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。爱迪生经过上万次的重复试验,终于找到了适合灯丝的材料;居里夫人经过十二年的实验,不断经历挫折和失败,终于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到了几克镭;司马迁通过四十年努力,终于写出了被称为“诗家之绝唱、无韵之离骚”的《史记》;李时珍花了三十一年时间,读了八百多中书籍,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《本草纲目》。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告诉大家,认定方向,并为之不断努力,终有一天会达到金字塔的塔尖。
用一颗感恩的心 时刻保持快乐
感恩是生活的恩赐,让大家不幸时得到慰藉、获得温暖,激发大家挑战困难的勇气。正确看待人生的得失,对生活时时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情,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,获得快乐。
著名职业女性作家张默说,“快乐是一种心境,是一种为营造和保持良好心境做出的正确选择。它完全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。它既是一种感觉,又是一种心态,更是自己的选择。”读每一本书(工具书除外),就是在体验另一种人生,在感受另一种生命历程。大家不能把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一遍,却可以在万千书本中去体味千千万万人的生活,借用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充盈大家的内心,让大家懂得感恩,学会选择;淡然面对得失,怡然自乐。
用一颗善学的心 时刻保持高效
学海无边,书囊无底。渺小的大家,面对浩瀚的书海,唯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,最有用的书来读,并在工作、生活中加以充分利用,才不枉费这大好时光。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就是这样一本适合我,且非常有用的书。我是一个习惯事必躬亲的人,很多事情能够自己做就自己做,更省时省力,也不愿意麻烦他人。这样的后果是经常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。读完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,我开始学会将事情分类,并且按照不同的类别处理,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,掌握工作的主动权,才能有的放矢、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。掌握了这个技巧,我相信每个职场人都会事半功倍。
“管理者注重建立制度,然后汇集群力共同完成工作。”读到这里,我想起那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:一个和尚挑水喝,两个和尚抬水喝,三个和尚没水喝。为什么和尚越多反而没有水喝呢?大家并不缺少人力,而是缺少制度。做任何事情,如果没制度作保证,责任不落实,人多反而一事无成。三个和尚在取水的问题上都不想出力,想依赖别人,互相推诿,结果谁也不去取水,以致大家都没水喝。看来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,并坚决实行,才能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,使工作效率和质量都达到最佳,也才能称之为优秀的管理者。
培根曾说过一句话: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灵秀,数学使人周密,科学使人深刻,伦理学使人庄重,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。中国有五千年的学问历史,书籍就传承了这一段辉煌的人类文明。在悠悠岁月里,大家的先人给大家留下了不同的学问,读不同的书籍,会使大家增长不同的见识。2016年,我将阅读更多的书,用心感受文字的力量,让书为心灵美容。